成品人视频免费直接观看无需下载 _大象成人入口三秒自动进入_精品伊品乐园2023直达入口

中国实体企业实效的持续增长方案解决商
INFORMATION
化学原料——氯碱行业分析
2023-04-12
10056

一、行业定业

 

生产和销售氯碱产品的行业。氯碱,即氯碱工业,也指使用饱和食盐水制氯气氢气烧碱的方法。工业上用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来制取NaOH、Cl2和H2,并以它们为原料生产一系列化工产品,称为氯碱工业。氯碱工业是最基本的化学工业之一,它的产品除应用于化学工业本身外,还广泛应用于轻工业、纺织工业、冶金工业、石油化学工业以及公用事业。主要的龙头企业有北元集团、滨化股份、鸿达兴业。

 

二、产业链定义

 

氯碱行业的上游是煤炭、电石、原盐、电力等原材料和能源行业,直接下游是建筑建材、化工、纺织、印染、造纸、农业、医药、冶金等行业,氯碱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较大。

 

三、氯碱行业现状

 

3.1 简介

 

氯碱,即氯碱工业,也指使用饱和食盐水制氯气氢气烧碱的方法。工业上用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来制取NaOH、Cl2和H2,并以它们为原料生产一系列化工产品,称为氯碱工业。氯碱工业是最基本的化学工业之一,它的产品除应用于化学工业本身外,还广泛应用于轻工业、纺织工业、冶金工业、石油化学工业以及公用事业

 

3.2 氯碱行业分布

 

从行业分布来看,当前我国氯碱行业的布局逐渐清晰。东部省份氯碱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同时也是我国氯碱产品主要消费市场。依托下游需求支撑和相对便利的对外贸易条件,当地氯碱产业逐渐探索出与石化行业、氟化工、精细化工和农药等行业结合发展的模式;西部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建设大型化、一体化“煤电盐化”项目,逐渐形成几个大型氯碱产业集群,在我国氯碱行业整体布局中重要地位日益突出;中部地区依托自身区位特点,利用临近下游重点消费领域优势发展氯碱化工,并重点发展精细耗氯产品,形成多个具有特色氯碱精细产业园。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不同成长路径和发展特点的氯碱产业带更趋清晰。

 

3.3 氯碱行业经营模式特征

 

由于氯碱产品的基础化工原料属性以及产品相对分散的销售市场特征,氯碱行业企业在常规直销模式的基础上,通常还会使用经销的方式进行产品销售。氯碱产品属于化工基础原料, 具有一定的同质特征,销售范围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下游企业数量众多,因此经销成为氯碱产品相对普遍的销售模式。行业内企业在各个销售区域选择同资金实力较强、经营状况较为稳定的经销商开展合作,形成直销叠加经销的销售经营模式。聚氯乙烯产品主要采取经销模式销售,烧碱产品由于液态烧碱不便存储主要采取直销模式销售。

 

3.4 氯碱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特征

 

3.4.1 周期性

 

氯碱行业属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氯碱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生产的各个领域。其中,聚氯乙烯与烧碱作为基础化工产品,伴随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其上游原料供应和下游消费需求呈现一定的周期性波动,行业受到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影响。

 

3.4.2 区域性

 

氯碱行业根据产品特性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区域性特征。其中,聚氯乙烯和片碱类烧碱属于固态产品,不具有明显的运输半径限制和区域性特征;液碱类烧碱属于液态产品,运输难度及物流成本较高,销售范围受到合理运输半径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

 

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政府对环保、节能减排管理力度的加大,我国东部地区的氯碱产能正逐步减少。同时,为获取更为廉价的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我国氯碱行业的生产企业正逐步向资源富集的地区转移,呈现区域集中的特点。因此,我国氯碱行业的生产企业主要集中于电力能源供应充足、电价较低、且煤炭、石灰石、原盐等资源丰富的华北、西北地区。

 

3.4.3季节性

 

氯碱行业由于春节假期及设备检修等因素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特征。其中,一季度受到春节放假和北方地区气候寒冷所导致的房地产开工率下降的影响,聚氯乙烯下游塑料企业开工率较低,从而对聚氯乙烯的需求相对较低。与此同时,氯碱企业考虑二季度气温条件较为适合检修作业,相对集中选择于二季度开展设备检修工作,并由此对当季度氯碱产品产量产生一定影响。

 

3.4.4 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及发展状况

 

氯碱行业的上游是煤炭、电石、原盐、电力等原材料和能源行业,直接下游是建筑建材、化工、纺织、印染、造纸、农业、医药、冶金等行业,氯碱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较大。上游的煤炭、丙烯、原盐、电力等原材料和能源的价格波动及供应量变化对氯碱行业的成本有较大影响。其中,丙烯、氯气等原材料合计占环氧丙烷生产成本的 70%以上,电力和原盐合计占烧碱生产成本的 60%以上。近年来,上述原材料和能源的价格有一定的波动,使得氯碱生产企业的成本也相应变动。

 

下游的建筑建材、化工、纺织、印染、造纸、农业、医药、冶金及石油等行业的发展将为氯碱行业提供持续的市场需求,直接推动氯碱行业的发展。

 

3.5 “碱氯失衡”对行业产生持续影响

 

“碱氯失衡”是氯碱行业长期以来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 由于烧碱和氯按比例同时产出,但是烧碱和氯的下游消费增长却存在差别,由此出现碱氯不平衡的问题。近年来,由于以氧化铝为代表的下游行业快速增长,我国烧碱消费增长较快,但是以聚氯乙烯为代表的耗氯产品增长相对较为平缓,从而造成了“以碱补氯”的碱氯失衡现象。对氯碱行业而言,缓解碱氯失衡的困境,不断拓展聚氯乙烯下游应用,加大对高端耗氯产品引进和研发的支持力度,开拓高附加值、差异化的精细耗氯产品等各项工作对于行业的平稳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6行业主要进入壁垒

 

3.6.1 政策壁垒

 

为遏制氯碱行业盲目扩张趋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规范行业发展,提高行业综合竞争力,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将“乙炔法聚氯乙烯、起始规模小于 30 万吨/年的乙烯氧氯化法聚氯乙烯”和“新建纯碱(井下循环制碱、天然碱除外)、烧碱(废盐综合利用的离子膜烧碱装置除外)” (国家发改委于 2019 年 10 月 30 日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明确列为限制类。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及化解过剩产能的宏观背景下,相关政策规定为氯碱行业的新进入企业树立了较高的政策壁垒。

 

3.6.2 资金壁垒

 

氯碱行业相关项目建设的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较大,行业企业缺乏充足的资金实力,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目前阶段,国内氯碱行业的产业政策对于新增产能的投资要求较高,新增项目的投资金额均为亿元级别,资金的规模和运转效率成为氯碱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进入氯碱行业需要大量的前期资本投入,从而构成了氯碱行业的资金壁垒。

 

3.6.3 规模壁垒

 

近年来,国内氯碱企业经营规模逐步扩大,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根据中国氯碱网数据,2019 年聚氯乙烯和烧碱行业产能在 30 万吨/年及以上企业的产能占比分别达到 81.50%和 65.10%。行业新进入企业需要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才能同行业现有企业在设备、技术、成本等方面展开竞争,从而氯碱行业对于潜在进入企业形成了较为明显的规模壁垒。

 

3.6.4 环保壁垒

 

氯碱化工行业是国家环保重点监控行业,进入行业须符合国家对行业的环保要求。伴随我国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升,新投建的化工项目需要满足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要求行业新进入者在投建项目时配套完善且高标准的环保设备,从而为潜在进入者建立了较高的准入门槛。环保壁垒的提升,限制了小型企业任意投建的低水平生产竞争, 对环保设施完备的规模化企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7 氯碱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3.7.1 严控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聚集发展

 

通过产业政策调控、市场引导、原料路线、工艺技术改造、企业整合,实现氯碱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十三五”规划期末,我国烧碱和聚氯乙烯开工率将有望分别提升至 85%和 80%以上。

 

3.7.2 优化原料和技术路线, 促进产品结构调整

 

行业将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氧阴极技术和催化氧化制氯技术工业化示范项目建设, 制取方式多元化发展;推进石化、 煤化工与氯碱化工的融合发展,加大对以煤、甲醇为原料制取烯烃等新工艺的结合力度, 建设“煤烯—聚氯乙烯”一体化示范项目,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主要氯碱产品传统工艺的清洁生产技术研发,调整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注重原料来源、成本和生态环保的综合竞争力,实现氯碱行业绿色发展。

 

3.7.3 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氯碱行业转型升级

 

未来行业将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实现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加强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槽、国产化离子膜、低汞触媒等技术在全行业的推广,加快开发电石法聚氯乙烯无汞触媒和其他无汞工艺,大力推动烧碱氧阴极技术、催化氧化制氯工艺等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国产化,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装备。

 

四、典型子行业分析

 

4.1 聚氯乙烯行业

 

4.2 简介

 

聚氯乙烯,是氯乙烯单体VCM在过氧化物、偶氮化合物等引发剂;或在光、热作用下按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聚合而成的聚合物。氯乙烯均聚物和氯乙烯共聚物统称之为氯乙烯树脂。PVC为无定形结构的白色粉末,支化度较小,相对密度1.4左右,玻璃化温度77~90℃,170℃左右开始分解,对光和热的稳定性差,在100℃以上或经长时间阳光曝晒,就会分解而产生氯化氢,并进一步自动催化分解,引起变色,物理机械性能也迅速下降,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加入稳定剂以提高对热和光的稳定性。

 

PVC因其优良的耐化学腐蚀性、电绝缘性、阻燃性、质轻、强度高且易于加工的优点, 被广泛应用于工业、 农业、 建筑、 电子、 医疗、 汽车等领域, 成为应用领域最广的塑料品种,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PVC 制品可以分为软制品和硬制品两类,欧美以硬制品消费为主,普遍 占PVC 下游消费的 60%以上。按聚合度的不同, PVC 制品又包括通用型(分为SG-1~SG-8 八种型号)和特种树脂。

 

4.3 行业供给与需求分析

 

4.3.1 供给端

 

从供应端来看,2007-2009 年间,国内聚氯乙烯行业开工率最低为 51%,当时大量产能闲置,部分缺乏竞争力的产能维持低负荷状态。2010-2013 年,国内聚氯乙烯整体开工率徘徊在 55%-62%。2014-2016 年,聚氯乙烯产能连续三年出现净减少,行业开工率逐步提升至 70%以上。2017-2021年,行业效益明显好转,开工率上涨至 80%左右。截至 2021 年底,我国聚氯乙烯生产企业为 71家,分布在 22 个省市、自治区及直辖市。由于各区域经济水平、资源禀赋和市场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各地聚氯乙烯产业发展并不均衡,局部地区企业数量众多,产能相对密集。当前,西北地区依托丰富的资源能源优势,是业内公认的电石法聚氯乙烯低成本地区,在国内聚氯乙烯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4.3.2 需求端

 

从需求端来看, 2021 年我国聚氯乙烯表观消费量约 1,995 万吨,同比呈现 5.3%的负增长。表观消费量出现负增长,并不意味着内需萎缩,而是报告期内我国聚氯乙烯累计出口达到 175 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时进口量创十多年来最低水平,出口大幅增长导致国内表观消费量降低。就下游制品发展而言,聚氯乙烯主要用于塑料加工行业,以型材、管材为主,消费占比在 43%以上。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聚氯乙烯的消费潜力一方面集中在拓宽传统的管材、型材应用领域,另一方面集中在创新发展新兴的应用领域,如聚氯乙烯地板、 PVC-O 管材、医用制品、车用制品等。

 

4.3.3 聚氯乙烯行业上下游情况

 

上游原料方面,根据生产工艺不同,电石法聚氯乙烯的主要原料为电石,乙烯法聚氯乙烯的主要原料为乙烯和乙烯基类产品。

 

应用方面,聚氯乙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为五大通用合成树脂之一,主要用于生产管材、门窗型材、包装材料、电子材料、日用消费品等。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 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其他行业的发展, 结合应用领域的拓宽,聚氯乙烯已经广泛应用于塑料型材、管材以及医用输血管、输血袋、汽车底盘塑料防腐涂层、发泡拖鞋等产品的生产。

 

4.3.4 聚氯乙烯行业竞争格局

 

PVC 产品属于大宗化工基础原料,产品质量和性能差异较小,企业竞争能力主要体现在生产成本的高低。获取更为廉价的原料,降低生产成本,成为我国 PVC 行业竞争的焦点。

 

从地区分布方面,我国现有71 家 PVC 生产企业分布在 22 个省市、自治区及直辖市,平均规模 38 万吨。由于各区域的经济水平、资源禀赋和市场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各地 PVC 产业发展并不均衡,局部地区企业数量众多,产能相对密集。当前西北地区依托丰富的资源能源优势,是业内公认的电石法 PVC的低成本地区,在中国 PVC 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除青海盐湖集团具有一套 30 万吨/年的煤制烯烃工艺为原料来源的乙烯法 PVC 生产装置外,全部为电石法生产工艺。

 

华北、华东地区呈现出电石法和乙烯法长期并存的状态,而且得益于进口乙烯渠道和乙烯生产来源的多样化,未来两至三年内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地区的乙烯法工艺的扩能更加集中。西部地区以煤炭为初级原料的电石法 PVC 生产工艺,降低了我国聚氯乙烯工业生产的成本,很好地发挥了本国产业的比较优势。也依托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设有一批大型化、一体化“煤电盐化”项目,逐渐形成了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集群,在我国氯碱行业整体布局中的地位十分突出。

 

生产企业数量方面,随着结构优化和兼并重组进程的加深,国内 PVC 生产企业数量从 2012 年的 94 家减少至2021 年的 71 家,平均规模由不足 25 万吨/年提升至 34 万吨/年。截至 2021年末,国内具有 PVC 产能的企业数量为 71 家(包含具有闲置产能的企业);企业规模结构方面,2019年我国超过百万吨级的聚氯乙烯生产企业共计3家,规模在 30-100万吨/年的企业数量有所增加,并成为国内聚氯乙烯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此外,产能规模低于 30 万吨/年的企业较上一年进一步减少。经过“十二五”及较长时间的产业调整,聚氯乙烯企业集中度相对较低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善,单个企业的平均规模得到有效提升。

 

4.3.5 行业发展趋势

 

塑料是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技术、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众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材料,目前我国人均塑料消费量仅为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塑料消费潜力巨大,塑料加工业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水平。目前全球塑料消费以包装、建材、汽车、电子电器、农用和日用为主,占比分别为 35%、 28%、 10%、7%、 7%和 4%。“十四五”期间我国聚氯乙烯的消费潜力一方面集中在拓宽传统的管材、型材应用领域,另一方面集中在创新发展新兴的应用领域,如 PVC 地板、 PVC-O 管材、 PVC 医用制品、 PVC 车用制品等等。重视聚氯乙烯新品种和专用料研发,将医用专用料、多牌号高聚合树脂、 TPU-g-VC 接枝共聚树脂、ACR-g-VC 接枝共聚树脂、离子交联 PVC 树脂等特种树脂纳入科技创新体系,拓展聚氯乙烯应用领域;加强对加工助剂、加工技术、加工装备适配性研究;加强与下游加工企业合作,建立系列化、专业化、针对化的聚氯乙烯专用料牌号,促进我国聚氯乙烯树脂由通用型向专用型跨越;提升聚氯乙烯塑料制品质量,巩固在型材、管材等传统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开拓 PVC-O 管和 PVC 地板等新兴消费领域。

 

近两年塑料管道行业进入重新洗牌阶段,集中度有所提升,具有品牌、规模、渠道、研发与技术优势的企业在竞争中将居于领先地位。虽然我国塑料管道行业目前仍处于这种相对分散的状态下,但近两年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资源配置逐步合理。目前行业内规模较大、总体质量较好的企业发展步伐加快,并开始将目光转向国际市场,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目标,争夺国际市场资源;规模小、总体水平低的企业发展则出现了困难,甚至已有部分企业停产或转产。尤其在2021年国内PVC原料长期居于高位,并且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塑料管道行业格局分化和演变的步伐可能会进一步加快,有利PVC长期需求的稳定增长。

 

4.3.6 未来竞争格局

 

东西部电价和电石等主要原料生产供应条件的差异驱动 PVC 产业向西部转移。我国各地区用电价格存在明显差异,华东地区平均销售电价最高,南方地区次之,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华北、华中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北地区最低。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是主要集中在山西、内蒙、新疆等地区,且由于交通运输能力限制,内蒙、新疆地区的煤炭外运成本较高,煤炭价格低于其他地区,由于西部地区拥有巨大的煤炭和电力成本优势, PVC 企业将逐步向西部集中。

 

综上, PVC 产业将随着成本因素的驱动和产业政策的指引逐步实现向西北地区转移,同时西北地区 PVC 生产产能将逐步集中到具备原料优势、成本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管理优势的企业。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电-电石-PVC-其他衍生产品”产业链一体化的大型综合企业,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4.3.7  PVC 价格走势及分析

 

 

PVC 的成本和供需决定了其价格走势。国外 PVC主要采用石油法,因此其价格受到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的影响,此外作为大宗化工原料 PVC 需求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周期性,PVC 产能扩张也具有周期性。国内 PVC80%以上采用电石法,因此其价格受两方面影响:一是电力、电石价格上涨,直接推动 PVC 成本刚性上升;二是 PVC 企业向下游的议价能力,议价能力主要是由PVC 供给量和下游需求量决定。

 

4..3.8 氯碱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特征

 

4.3.8.1 周期性

 

氯碱产品属于基础化工原材料,产品主要应用于化工、轻工、纺织、建材、农业等各个领域,产品消费量与国民经济运行密切相关,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特征。

 

4.3.8.2 区域性

 

在区域性方面,聚氯乙烯产品特征不明显,烧碱产品中液碱有运输半径限制,片碱可以长距离运输。

 

4.3.8.3 季节性

 

在季节性方面,受一季度春节等因素影响,下游 PVC 加工企业生产、销售旺季集中在二、三、四季度,因此我国 PVC 生产企业在一季度产量较低,具有一定季节性特征。价格行情伴随季节变化及生产企业检修等情况呈现规律性波动。其中,受春节假期及冬季气候等影响,2 月至 3 月国内 PVC 下游需求相对处于低位,由此市场价格有所回落;3 月至 4 月 PVC 生产企业进入春季检修期,供应端收紧促使市场价格上行回升 5月至 10 月 PVC 市场以窄幅调整为主;11 月至 12 月国内 PVC 生产企业进入冬季集中检修,市场供应减少并带动价格上升。

 

烧碱 4月份和 10 月份是产量相对较高的月份,这与大多数企业将检修安排在春季和秋季,此时已经结束检修,装置整体开工负荷较高有一定关系。冬季和夏季是产量相对较低的月份,这与夏季高温以及冬季的寒冷天气不利于生产有较大的关系,此外这两个季节也是下游需求相对较为平淡的季节。

 

4.4 PVC行业进入障碍

 

4.4.1成本壁垒

 

       PVC 属于基础化工原料,产品差异性较小,在国内完全竞争的市场格局下,成本高低是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最主要因素。由于行业特性,原材料和能源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较高比重。石油乙烯法的成本主要受石油价格影响;电石法的生产成本主要受电石成本影响,一般而言,电石成本占 PVC 成本的 70%左右,而电力成本又占到电石成本的 60%左右,由于我国西部电力资源丰富,电价相对较低,与东部电石法生产企业相比,西部电石法生产企业在成本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具备资源禀赋,配套电石生产的企业, 将构筑更加坚实的成本壁垒。

 

4.4.2 产业政策壁垒

 

为促进氯碱行业产业结构升级,规范行业发展,按照“优化布局、有序发展、调整结构、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安全生产、技术进步”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国家发改委制订发布了《氯碱(烧碱、聚氯乙烯)行业准入条件》,并自 2007 年12月1日起开始执行:在产业布局方面要求新建氯碱生产企业应靠近资源、能源产地,东部地区除搬迁企业外原则上不再新建电石法 PVC 项目和与其相配套的烧碱项目;工艺方面要求新建、改扩建电石法 PVC 项目必须同时配套建设电石渣制水泥等电石渣综合利用装置;准入条件还从能耗指标和环保方面对新建项目设定了标准。产业政策的调整大大提高氯碱行业的资金、技术、人才、资源门槛。

 

4.4.3规模壁垒

 

生产 PVC 所需投资规模较大,固定成本较高,规模效益比较明显。规模大的企业在与供应商的谈判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有利于降低原材料成本。产销量大的企业,市场占有率也相应较高,具有更大的市场影响力,相对更容易获得客户。PVC 生产企业一旦产销达到较大规模后,边际成本将逐步降低,并增强抗风险能力。

 

4.4.4资金壁垒

 

PVC 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对企业的资金实力有很高的要求。随着国内 PVC 企业平均规模逐步扩大,行业新进者必须建成高起点、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企业才有立足之地。同时,随着国家对安全、环保监管的日益严格,氯碱生产装置建设必须配套相应的大型环保装置(如电石路线必须配套电石渣综合利用),资金投入较多,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一般无力承担。因此,投资本行业的厂商必须具备强大的资金实力,存在一定的资金壁垒。

 

五、 烧碱行业

 

5.1.1 简介

 

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溶解时散发出氨味,为一种具有很强腐蚀性的强碱,一般为片状或颗粒形态,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热)并形成碱性溶液,另有潮解性,易吸取空气中的水蒸气(潮解)和二氧化碳(变质)。氢氧化钠在水处理中可作为碱性清洗剂,溶于乙醇和甘油;不溶于丙醇、乙醚。在高温下对碳钠也有腐蚀作用。与氯、溴、碘等卤素发生歧化反应。与酸类起中和作用而生成盐和水。

 

5.2 烧碱行业发展分析

 

5.2.1 烧碱主要应用领域和生产工艺

 

烧碱作为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从形态上可分为液碱和固碱两种,目前国内烧碱生产工艺主要为离子膜法。烧碱的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其中,氧化铝是需求最大的行业;造纸行业也是主要下游消费领域;在纺织印染工业中,烧碱主要用作棉布退浆剂、煮炼剂和丝光剂;烧碱在有机化工、无机化工、轻工行业、石油工业及食品工业中均有广泛应用。

 

5.2.2烧碱产业发展现状

 

A.烧碱产业供给现状

 

从供应端来看,2007 年之前,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带动烧碱行业规模不断提升,我国烧碱行业产能年均增长率达到 20%以上。2008-2013 年,受经济危机影响,烧碱行业产能增长呈现放缓的趋势,产能增长率稳定在 10%左右。2014 年开始,由于失去了高额利润的支撑,烧碱行业新增及扩建更趋理性,落后产能加速退出,烧碱产能净增长呈现快速下降的态势。2015 年烧碱产能首次出现负增长。2016 年三季度起,国内烧碱市场持续上涨,企业盈利状况好转,前期闲置的产能加速投产。2017-2020 年产能增长率回升至 4%。2021 年,随着能耗“双控”趋严,部分计划投建的项目因缺少能耗指标而推进缓慢,新增产能处于较低水平。截至 2021 年底,我国烧碱生产企业为158 家,总产能 4,507.50 万吨。从企业产能分布来看,规模在 50 万吨及以上的企业 24 家,产能占比 39%;规模低于 10 万吨的企业 21 家,产能占比 3%。

 

烧碱生产过程中吨耗电 2200-2300 千瓦时,电的成本占烧碱总成本的 60%以上,电价的高低与企业竞争力的强弱有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关联。氯碱行业大多存在自备电厂,受能源分布特点影响,北方地区较南方地区自备电厂率高。尽管大多企业存在自备电厂,但由于部分企业自备电厂规模较小,自发电成本较高,部分企业不通过自备电厂发电,依靠外购网电来保持正常生产。2021年,煤炭价格上涨,企业自发电成本明显增加,大多企业加大外购网电的力度,目前一半以上的企业通过外购网电。据中国氯碱网最新统计,能耗双控下,2021年,我国烧碱企业新增4家,退出4家,企业数量保持158家,分布于除北京市、海南省、贵州省和西藏自治区外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总产能4507.5万吨,较前一年新增109万吨,退出71.5万吨,产能净增长37.5万吨。

 

B.烧碱产业需求现状

 

从需求端来看,国内烧碱主要应用于氧化铝、造纸、纺织、洗涤剂、医药、水处理和食品加工等方面,消费领域基本涵盖国民生活的“衣食住行”各个领域。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烧碱下游行业需求持续提升, 2021 年我国烧碱表观消费量为 3,748 万吨,较 2020 年增长 6.1%。就消费地分布而言,我国烧碱下游消费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地区,西部地区消费需求有限。其中,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条件,方便进口原料及出口下游产品,烧碱下游行业发展较为成熟;西部地区烧碱下游发展薄弱,部分液碱需加工成固碱远距离外销。未来,在国家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的带动下,将极大地拉动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投资,促进建材、家电、服装及日用品等需求,进而整体拉动烧碱产品需求持续增加。

 

2021 年中国烧碱表观消费下游比例:

 

 

 

氧化铝是烧碱消耗占比最大的下游,2020 年约占烧碱下游的 31%,近 5 年间这一比例一直维持在 29.5%至 34.5%之间。氧化铝 95%的下游应用于电解铝行业,进而广泛应用于建筑地产、交通运输、电子电器、机械设备等领域。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氧化铝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年来氧化铝产量全球占比均超过50%,2020 年中国实现氧化铝产量 7313.2万吨,与 19 基本持平。同时,对于上游的原材料铝土矿,中国进口依赖度较高,2020 年进口约 1.11 亿吨,同比+10.8%,占总铝土矿消费量的 62.5%。房地产行业竣工面积回升,拉动电解铝和氧化铝需求。据百川盈孚统计,国内约 30%的电解铝应用于建筑地产行业,是铝材消费的主要领域。

 

目前国内烧碱的下游消费分布中,氧化铝是需求最大的行业领域,2021年氧化铝占烧碱下游消费比重为 31%。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氧化铝生产国,氧化铝产量的增长将进一步带动其对烧碱需求量的提升。

 

5.2.3 烧碱行业布局分析

 

从行业布局来看,我国烧碱行业产能分布更趋清晰,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和华东三个地区,上述三个区域烧碱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 81%。西南、华南及东北地区烧碱产能相对较低,每个区域产能占总产能 5%及以下水平。西北地区主要依托资源优势,配套聚氯乙烯产业发展,烧碱生产成本优势较为突出。

 

我国烧碱下游消费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地区,西部地区消费需求有限。其中,山东地区作为烧碱的主要生产地区,同时也是消费集中区域。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条件,方便进口原料及出口下游产品,烧碱下游行业发展较为成熟。西部地区烧碱下游发展薄弱,当地大多液碱需加工成固态碱远距离外销.

 

5.2.4 烧碱行业市场参与者及竞争格局

 

据中国氯碱网统计,截至 2019 年末,国内共有烧碱生产企业 161家,总产能为4,380万吨,企业平均产能为 27.20万吨,产能排名居前的企业以西北、华北等地区企业为主。排名前五位的企业均为离子膜碱,合计总产能为 604 万吨,平均产能为100.7万吨,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比重超过10%。

 

烧碱行业格局较为分散,2021年CR5=12%:

 

 

2021年我国烧碱行业供应格局基本保持稳定,产量位于前三位的区域依旧依次为华北、西北及华东三个地区,合计产量占全国总产量近 80%,西南、华南及东北地区烧碱产量占比相对较低,分别占比 3-5%。我国华东、华北等东部地区烧碱行业发展历史悠久,也是下游消费的主要市场。并且当地氯碱企业配套耗氯产品品种较多,有一定的消耗氯气能力,以解决碱氯平衡问题,此外地理位置的条件使得出口外销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西北地区主要依托资源优势,配套 PVC 产品发展,烧碱生产成本优势较为突出。

 

我国的烧碱产品目前整体供需平衡,但是地区间竞争情况差异较大。烧碱的主产区分布在华北、华东地区,由于液碱受运输半径限制,因此东部地区、北方地区液碱产品竞争较激烈。片碱运输半径较大,东部市场面临着本地企业的液碱与西部企业进入的片碱之间的竞争。西部地区产能相对较小,随着近年来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经济增长较快,对烧碱产品需求增长明显。烧碱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价格、技术、成本、产品品种及管理水平上。

 

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应对百年变局、开拓发展新局的战略选择,我国也将“新型城镇化”纳入克服疫情影响和扩大内需的方向之一,在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拉动下,烧碱终端产品市场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将极大地拉动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投资,促进建材、家电、服装及日用品等需求增加,进而整体拉动烧碱产品需求持续增加。

 

5.2.5 烧碱市场影响因素

 

5.2.5.1 供应平稳小幅提升

 

由于国内烧碱市场区域性较强,装置的集中检修、新扩建装置的投产、碱氯平衡原因制约开工等均是影响烧碱产品供应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5.2.5.2 下游消费需求提升

 

烧碱行业下游氧化铝、化纤等行业表现良好,接货积极性较高。氧化铝是烧碱行业的主要下游消费领域,占下游消费比例的30%-40%。

 

5.2.5.3 物流运输成本增加

 

由于受到氯碱产品特性、资源能源以及下游消费市场分布特点等因素的影响, 国内烧碱行业逐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征的物流运输特点。西北及华北地区由于丰富的原盐和煤炭等资源禀赋成为氯碱产业较为活跃的生产区域;华东及华南地区则因经济较发达、交通便利、氯碱下游行业密集等特点,成为氯碱产品主要的消费区域。自国家于2016 年 8 月颁布《车辆运输车治理工作方案》后,货运车辆运输能力受到较为明显的限制,从而运费价格上涨,烧碱产品的对应运费成本有所增加。

 

5.2.5.4 政策性因素影响

 

自 2016 年下半年起,环保检查力度不断加大,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组分别于 2016 年 7 月及 11 月分两次对共计15 个省份进行环保督察,当地烧碱及下游行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局部地区供需有所变化,从而影响烧碱市场价格变动。

 

5.2.6 烧碱行业上游原料供应情况

 

烧碱行业对应原料方面,离子膜和隔膜生产烧碱工艺的主要原料均为工业原盐。原盐是指由海水、盐池、盐井和盐矿中加工提取得到的初始形态的盐,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按开采来源可分别称为海盐、湖盐和井矿盐,按加工后的用途可分为食盐和工业用盐。原盐在基本化学工业中的主要产品包括盐酸、烧碱、纯碱、氯化铵和氯气等。

 

烧碱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氧化铝生产国,目前在国内烧碱的下游消费分布中,氧化铝是需求最大的行业;我国氧化铝产量已由 2012 年的 3,772 万吨增长至 2019 年的 7,210 万吨,复合增长率达到 9.70%。同时,烧碱还被应用于造纸、纺织印染、有机及无机化工、轻工制造、石油工业以及食品工业等领域。

 

5.2.7 烧碱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原因

 

5.2.7.1 烧碱的生产成本构成

 

烧碱的生产成本主要为原盐、电力、水及人工等。电力和原盐是影响烧碱成本的最重要因素。

 

5.2.7.2 烧碱的利润

 

烧碱生产企业的利润水平主要取决于产品销售价格和主要原材料(能源)电力、原盐的价格。能实现自主发电的企业拥有成本优势,因此能够享有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毛利率。

 

5.2.8 进入烧碱行业的主要障碍

 

5.2.8.1 成本

 

影响烧碱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是电价和原盐价格。隔膜碱平均耗电2,589千瓦时/吨(含动力电),占成本的81%;离子膜碱耗电2,319千瓦时/吨(含动力电),占成本的62.3%。近几年,全国电力相对短缺,对氯碱企业优惠电价已基本取消,氯碱行业用电价格上涨0.028元/千瓦时,隔膜碱成本增加72.49元/吨,离子膜碱增加64.93元/吨。原盐方面,每吨烧碱平均耗盐1,700千克左右,占成本的17%。电及原盐价格,尤其电价是影响烧碱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5.2.8.2 规模

 

烧碱宜于规模化生产。达到规模的生产企业在产品生产成本、原材料采购价格、 市场影响力以及客户认可度等方面均较小规模生产企业有明显优势。为满足国家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要求,实现合理经济规模,新进入行业者建设烧碱装置起始规模必须达到30万吨/年以上。

 

5.2.9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性以及对行业的影响

 

5.2.9.1 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原盐是烧碱主要原材料,电力成本是烧碱成本的主要构成,因此,原盐、电力以及用于发电的煤炭是烧碱行业的主要上游产业;烧碱主要下游产业包括造纸、化工、纺织、氧化铝等行业。

 

环氧丙烷主要原材料包括丙烯、氯气和石灰。环氧丙烷生产对丙烯依赖程度较大,丙烯成本约占环氧丙烷生产成本的75%;环氧丙烷主要下游产品是聚醚多元醇、丙二醇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丙二醇醚。

 

5.2.9.2 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对本行业及其发展前景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近年来,我国原盐产量不断扩大,基本能够满足烧碱行业需求,市场价格呈下降趋势,有利于烧碱行业稳定发展;同时,烧碱行业下游消费增长迅速,造纸、化工、纺织、氧化铝等行业发展较快,下游行业持续快速增长对烧碱市场形成有力支撑。受此次经济危机影响,以氧化铝为代表的烧碱下游行业在此次经济危机中受影响较大,因此下游行业波动导致的需求变动将是烧碱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由于环氧丙烷主要原料丙烯市场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价格高位波动,同时,国内环氧丙烷装置产能已出现过剩迹象,因此,丙烯供应情况和价格成本以及国内环氧丙烷供需变动将是环氧丙烷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而下游行业迅速发展带来的巨大需求则是行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5.2.10 进入烧碱市场的主要障碍

 

5.2.11 资源障碍

 

烧碱属于大宗基础化工原料,国内工艺成熟,产品差异较小,烧碱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策略是价格竞争。当前影响烧碱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是企业获取资源的能力和资源成本,烧碱生产成本主要是电费、原盐及水的成本。能够有效控制电力、原盐及水资源成本的企业将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5.2.12 资金障碍

 

烧碱行业属于规模经济行业,企业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提高自身在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具备规模优势的烧碱企业能够在原料采购中处于有利地位,通过大额订单降低采购成本;规模优势企业有更大的产品结构调整空间,能够持续给下游客户提供稳定的货源保证,有利于下游生产型企业控制物流采购。规模经济必须以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从而构成了烧碱行业的资金壁垒。

 

5.2.13 物流障碍

 

我国的烧碱企业星罗棋布在全国各地,但存在消费地与生产地脱节现象,导致各区域烧碱价差难以化解。南方烧碱市场供应有较大缺口;北方烧碱供应过剩,必须靠出口或向南方分流;同时,由于液碱产品受销售半径限制,北方液碱向南方运输难度较大。因此,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也是影响烧碱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5.3 环氧丙烷

 

5.3.1 环氧丙烷产品概况

 

环氧丙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用于生产聚醚多元醇,进而生产聚氨酯,也可生产用途广泛的丙二醇及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油田破乳剂、阻燃剂、农药乳化剂等。近年来,随着环氧丙烷下游产品的不断开发与应用,环氧丙烷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

 

从地区供应情况来看,环氧丙烷依然呈现出北强南弱的供应格局,东北地区供应商主要为吉林神华、方大锦化等;华北地区供应商主要为滨化股份、烟台万华等;华东地区的供应商主要为宁波镇海炼化利安德化工销售有限公司等;华南地区的供应商主要为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环氧丙烷市场的供需状况随着国内市场对环氧丙烷衍生物——聚醚多元醇和丙二醇需求的迅速增长,我国环氧丙烷消费不断增长,其中汽车和建筑业是环氧丙烷主要消费领域。2009-2018年, 我国环氧丙烷消费量年均增长率约为14.17%,未来,我国环氧丙烷消费量预计将保持较快增长。

 

我国环氧丙烷表观消费量水平一直高于产量,对进口存在一定的依赖,短期内, 国内供应不足的局面不会改变。

 

5.3.2环氧丙烷产品消费结构

 

我国环氧丙烷的主要消费市场为聚醚多元醇行业,主要用于生产聚醚多元醇、丙二醇和各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其中聚醚多元醇是生产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弹性体、胶粘剂和涂料等的重要原料,主要用途集中在家具、汽车、建筑和工业绝热等领域。

 

环氧丙烷具体下游产品主要包括:

 

海绵行业:家具垫、床垫、吸音板、靠背、包装材料、汽车座垫、内饰材料、高级家具垫、地毯、过滤及包装材料。主要应用于一些高档酒店、宾馆等场所的装饰装修。

 

防水材料:中低密发泡,防水材、防水涂料、粘合剂、密封剂、弹性体及预聚体、网球场,塑胶弹性跑道,主要应用于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

 

保温材料:保温筒、音响设备外壳、滑雪板衬芯,冰箱、冰柜、冷藏室,热力管道保温、高温消毒柜,主要应用于管道保温等。

 

5.3.3 环氧丙烷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原因

 

采用氯醇法制备环氧丙烷的生产成本主要为丙烯、氯气、水及人工等。丙烯和氯气是影响环氧丙烷成本的最重要因素。

 

环氧丙烷及烧碱属于基础化工原料,产品差异性较小,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格局下,成本高低是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最主要因素。由于行业特性,原材料和能源在环氧丙烷与烧碱成本中占有较高比重。环氧丙烷及烧碱的生产成本主要受电力、原盐、丙烯、液氯等原料成本影响。实现了产业链一体化的大型综合企业,能够有效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控制原料成本,在行业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因此对行业新入者形成了成本壁垒。

 

5.3.4 进入环氧丙烷市场的主要障碍

 

5.3.4.1 成本

 

生产环氧丙烷重要原材料是丙烯和石灰。其中,丙烯占环氧丙烷生产成本的75%左右。近年来,丙烯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环氧丙烷产能的发挥。因此,丙烯采购渠道和采购价格是决定环氧丙烷生产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此外,石灰成本和电力成本也是环氧丙烷重要生产成本之一。

 

5.3.4.2 规模

 

环氧丙烷生产具有规模效应。产销规模大的企业在生产成本和原材料采购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此外,产销规模大的企业具有更大的市场影响力,在吸引客户方面也有一定优势。

 

5.4 电石

 

5.4.1 电石产品市场基本情况

 

5.4.1.1 电石主要应用领域和生产工艺介绍

 

电石是重要的基本化工材料,以其为原料可以合成一系列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领域,电石可用于制造乙炔气体、生产聚乙烯醇、生产石灰氮再制备双氰胺等。电石是电石法生产 PVC 的主要原料。

 

电石生产方法有氧热法和电热法。一般多采用电热法生产电石,即生石灰和含碳原料(焦炭、 无烟煤或石油焦)在电石炉内,依靠电弧高温熔化反应而生成电石。氧热法电石生产工艺技术,是利用富氧或纯氧使碳在电石炉中气化加热熔融,代替电加热熔融生产电石,综合利用了煤气化过程中的热能和化学能,省去了外供电的消耗,减少工业废渣排放。此工艺创新了 CaC2 生产工艺、煤气化工艺,还开创了石灰石(CaCO3)中提取炭能源的技术,使煤气化工艺不排渣,还可生产硅铁,有望成为煤炭综合利用的新工艺技术。

 

5.4.2 电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电石行业是我国煤化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中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中国煤化工,尤其是“煤炭—电石—电石法 PVC” 产业链近年来发展迅速。PVC 行业的发展对中国电石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电石法 PVC 产能的陆续投产,聚氯乙烯行业对于电石的需求量将继续增长,占电石总消费量的比例也将继续提升。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石生产和消费国。2018 年全年,我国新增电石产能 90 多万吨,截至年底,全国电石总装机能力达到 4,630 万吨以上,稳定生产开工的电石炉在 4,000 万吨左右,主要分布在发电能力比较集中,石灰石和焦炭、兰炭等资源较丰富的西北、西南等地区,占世界总产能的 90%以上。随着行业准入的执行和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我国电石行业的组织结构得到明显的改观。目前,我国电石生产企业的平均规模由 2005 年的不足 4 万吨提高到 2018 年的超过 25 万吨;年产 20 万吨以上的生产企业总产能在 3,600 万吨以上,占总产能的78%,技术装备水平高、节能环保效果显著的密闭式电石炉产能占比达到 80%以上。与此同时,国内大型氯碱企业“电石—氯碱” 配套一体化的循环经济已形成规模,随着循环经济在氯碱及相关行业中进一步深入推行,未来“电石—氯碱”一体化项目在电石行业中所占的比重还将进一步增大。

 

5.4.3 电石产业布局

 

我国电石生产企业的规模参差不齐,2008年,中国国内最大的电石生产企业是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装机能力在 64万吨/年,当时国内大部分生产企业的规模仍在 5万吨以下,年产能力超过 20 万吨的屈指可数。2018 年,国内超过百万吨级的生产企业就有 5 家,平均规模已超过 180 万吨/年。其中,最大的电石生产企业是新疆中泰,年生产能力达到 352 万吨/年。企业布局也相对较为分散,即使是在我国电石产能较大的内蒙古、宁夏、陕西等省份,电石企业的布局也不是非常集中,很多县市级地区都建有大小不一的电石生产装置。部分装置能耗较高、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给地方的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带来一定的压力。另外,企业布局分散也不利于电石的集中储存和运输。

 

通过对国内电石主产区产品价格及原材料价格对比,可以看出内蒙古及宁夏两地电石价格相对较高,但原材料价格维持在较低水平,同时以上两地具备良好的资源优势,区内对电石行业的扶持政策也较为到位,是中国电石行业重要的发展基地。四川省因地处西南地区,水电占据省内电力份额比例较大,其电力价格相对其他四个北部省区较高。近年来,在产业政策的引导下,电石产能逐渐向内蒙古、宁夏、陕西、新疆、甘肃等资源丰富、能源供应充足、环境容量相对较大的地区集中。一方面可以依托当地能源、资源优势保证企业生产的连续性,提高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由环境保护而引发的各种矛盾。对于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资源和能源相对匮乏的地区以及环境容量相对较小的地区(如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基本不考虑新建电石生产装置。

 

多年来,电石行业的发展不仅受到下游氯碱行业需求的影响,还受到上游白灰、兰炭、电力供应的制约,更承受着温室气体减排压力。2013 年以后,我国政府为履行温室气体减排义务,极可能对发电、电石、氯碱、焦炭、化肥等排碳企业征收碳排放税,迫使更多企业通过建立上下游一体化企业集团,减少二氧化碳以及废水、废渣的产生与排放。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电石企业只有上下游一体化项目,通过上下游联动,才能实现能源与资源的合理利用,最大限度地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才能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应对越来越严格的碳减排压力和环境保护压力,实现电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电石的最大下游需求是电石法 PVC,每年其耗电石比例都在八成左右,其他行业需求只占到总产量的 1/5左右。

 

另一电石下游产品 PVA(聚乙烯醇)占电石消费比例也较大。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 PVA 生产路线最多、生产能力及产量最大、同时也是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不少生产企业和科研单位加强了对聚乙烯醇的应用研究,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使之由原来的单一品种发展到几十个规格型号,大大拓宽了其应用领域,而聚乙烯醇所具有的无毒无害的优异性能,完全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环保产品要求,因而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5.4.4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5.4.4.1 有利因素

 

A.上游资源丰富,原材料供应充足

 

我国富产发展电石工业所需的煤炭、石灰石资源,是世界上煤炭、石灰岩矿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据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统计,全国石灰岩分布面积 43.8 万平方公里(不包括西藏和台湾),约占国土面积的 1/20。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 2015 年末, 国内煤炭资源基础储量 2,440.30 亿吨,华北、西北地区是我国煤炭资源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其中山西、内蒙古、新疆分别以 844.01 亿吨、 769.86亿吨,148.31 亿吨居各省煤炭基础储量前三位。内蒙古、新疆等地因其煤炭、石灰石资源丰富,电价普遍较低,为当地电石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使得当地电石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B.下游行业高速发展

 

目前,国内电石总产量的 80%左右均用于电石法 PVC 的生产, 所以我国电石行业的发展同国内 PVC 行业发展紧密相连。国内 PVC 产量自 2001 年开始了新一轮的高速增长,受此拉动,电石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随着 PVC 行业的扩产,国内一些大规模的电石项目开始配套建设,国内电石行业将向规模化、集中化方向发展。根据电石行业“十二五” 规划,将在保证电石法 PVC 生产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电石法 1,4-丁二醇、氯丁橡胶、石灰氮及其衍生物等产品的市场,积极开发电石下游产品,大力向农药、医药等方面发展,努力实现电石下游产品向高附加值转变,使 PVC 以外产品消耗电石的比例提高到 30%~40%。

 

C.严格行业准入

 

为防止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给国民经济和环境带来的压力,国家已逐步严格市场准入和经营管制,规范行业竞争格局。随着国家各项产业政策的实施,落后技术、开放式电石炉将逐步淘汰,小规模电石企业退出竞争,这对于行业内现有优势企业而言,无疑创造了更为优良的发展环境。

 

5.4.4.2 不利因素

 

A.市场集中度低,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电石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平均产能较小,少量规模企业与大批中小企业并存,多数中小企业生产粗放,单台设备容量小,环保难以达标,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抗风险能力较弱。根据《2019 版中国电石产业深度研究报告》,国内现有电石生产企业 180 余家,产能较为分散。上述结构性矛盾的存在,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B.宏观调控、节能减排力度加强

 

2005 年以来,为保护环境、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制订、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如行业准入、差别电价、清洁生产评价及单位产品能耗限制等。上述调控政策将提高部分电石企业的运营成本,特别是对于小规模、设备落后、环保不达标的电石企业而言,调控政策将显著提高其经营成本,降低竞争力。

 

5.4.5 进入电石行业的主要障碍

 

5.4.5.1 产业政策壁垒

 

为了保护环境,遏制电石行业盲目扩张,2014 年 2 月 11 日,国家工信部发布新修订的《电石行业准入条件(2014 年修订)》,在从企业布局、规模、工艺与装备、能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对电石行业做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再次提高了准入门槛。根据新的准入条件,新建或改扩建电石生产装置必须进入工业园区,并有相应的下游产业与之配套。对电石产能实行总量控制。原则上禁止新建电石项目,新增电石生产能力必须实行等量或减量置换。新建或改扩建电石生产装置必须采用先进的密闭式电石炉,单台炉容量不小于 40000 千伏安,建设总容量(一次性建成)要大于 150000 千伏安,电石炉炉气必须 100%回收和综合利用。产业政策的调整大大提高了电石行业的进入壁垒。

 

5.4.5.2成本壁垒

 

电石属于大宗基础化工原料,工艺成熟,产品差异较小,电石企业获取资源的能力和资源成本将直接决定其竞争力。电石生产的主要原材料是兰炭和白灰,主要能源为电力,电力成本占电石生产成本的 60%左右,电力能源的平稳供应是电石生产的基础保障。由于我国西部电力资源丰富,电价相对较低,西部电石生产企业在成本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5.4.5.3 规模壁垒

 

生产电石所需投资规模较大,固定成本较高,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边际成本有下降的趋势。同时,由于电石难于贮存,下游客户对于供货的及时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规模大的企业相对更容易获得稳定的客户资源。

 

5.5.5 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电石行业与 PVC 行业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电石法 PVC 占电石下游需求的80%左右。而 PVC 行业的周期总体来说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周期密切相关。因此,电石行业受下游 PVC 行业的周期性波动而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电石行业的区域性表现为区域集中的特点,主要集中于我国电力能源供应充足、电价较低,同时煤炭、石灰石资源丰富的西北地区。其中,蒙西地区因为石灰石含钙量较高,电石用石灰石资源丰富,且电力价格较低、电力供应有保障,且临近兰炭产区,成为我国最集中的电石生产区域。

 

在季节性方面,西南地区的电石生产由于电力成本受枯水期和丰水期电价的不同影响较大,使得电石行业具有一定季节性特征

 

六、典型企业经营模式分析

 

6.1 北元集团

 

6.2 采购模式

 

发行人针对采购及供应商管理制定了《物资采购管理办法》 及《供应商管理办法》, 根据上述管理办法,采购模式及供应商选择方式主要分为战略采购模式和招标、竞价及比价采购模式,发行人在实际同供应商开展采购合作过程中严格按照上述制度要求履行相关程序。

 

公司各部门于每年度末,根据生产需求申报年度采购计划,生产技术部、规划发展部等部门结合年度生产计划审核并确定年度采购计划;同时,实际采购开展过程中,公司定期根据采购市场价格变化以及营销物流部反馈的市场销售情况调整并确定阶段采购方案。公司对外采购主要包括原料、设备及辅助材料等,采购模式主要分为战略采购模式和招标、竞价及比价采购模式。

 

6.2.1 战略采购模式

 

适用于需求稳定、 品种较少、 数量较多、 金额较大且能形成规模化的物资采购,以及独家生产或专利产品等单一货源的物资采购。公司生产所需要的大宗原料,例如原煤及电石等采用上述战略采购模式,于每年年初与供应商(自公司合格供应商名单内选取)就供货量等基本信息进行协商,达成一致后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有效期原则上不超过一年)。公司根据月度生产计划及市场价格行情,以价格调整单确定单次订单合同的采购价格,并完成采购。

 

6.2.2 招标、 竞价及比价采购模式

 

适用于原辅材料及设备、备品备件等物资的采购;其中,金额达到 200 万元以上的物资采购实行招标采购模式,金额在 200 万元以下的物资采购实行竞价采购模式。竞价采购方式主要包括视频竞价、现场竞价、电话竞价和网上竞价,公司各科室部门根据实际业务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竞价。当招标、竞价采购方式因客观因素不能进行时,公司采用比价采购模式, 比价采购供应商自公司合格供应商名单中选择, 原则上不得少于 3 家,少于 3 家供应商的报价为无效比价;同时,供应商报价必须满足询价条件, 报价单由业务代理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生效。

 

6.3 生产模式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 氯碱行业内环保不达标或者规模较小的生产企业相继关停, 同时行业新增产能受到严格限制,公司每年年初生产计划通常按照满负荷生产水平进行制定。公司生产技术部根据每年年初生产计划安排, 结合月度检修计划, 下达月度生产计划任务;同时根据营销物流部反馈的市场销售情况调整产品生产数量及具体型号,生产单位严格按照计划生产,产品经质检化验后交付销售部门。此外,公司生产中间环节产生的熟料相对充裕,会存在部分熟料销售或者向其他水泥公司提供熟料由其代加工部分水泥。

 

6.4 销售模式

 

公司销售模式主要包括直销模式和经销模式。其中,聚氯乙烯产品主要采取经销模式进行产品销售,主要原因为聚氯乙烯作为基础化工原料,终端客户较为分散,采取经销的销售模式有利于降低营销成本;发行人的烧碱产品主要为液态烧碱, 由于液态烧碱对运输及储存条件要求较高等原因,主要采取直销模式进行产品销售。此外,公司少量 PVC 产品还通过电子平台进行销售。

 

6.4.1 直销模式

 

公司营销物流部于每年年末按照公司下一年度的生产经营计划,结合当年销售实际情况, 制定下一年度的产品销售计划;在此基础上,公司以年度产品销售计划为依据,结合公司月度产品生产计划, 于每月月末制定下一月度的产品销售计划;如遇到市场行情骤变、运输不畅以及客户接货能力短期受限等特殊情况,公司则适时调整销售计划。根据市场行情及客户实际需求,公司营销物流部与客户协商产品销售价格和订单量等内容, 双方达成一致后签订产品买卖合同或确认函。公司货款结算的形式包括款到发货、 先货后款等方式, 按照合同约定方式结算。

 

6.4.2 经销模式

 

公司对经销商客户实行动态分级管理,并对经销商的任务情况、资金回笼、品牌提升、客户服务、运作稳定性和投入精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公司将客户划分为 A 级、B 级、 C 级、D 级和 E 级共 5 个类别,A 级客户优先供货,E 级客户(综合评估最低)原则上终止合作。经销客户需严格按照销售合同所签订的区域直接使用或销售至其客户,严禁出现跨区域销售、恶意价格竞争等有损公司品牌的销售行为,违者公司予以警告、罚款、暂停供货或取消合作资格等处罚。同时,公司营销物流部于每年年末根据上一年度经销商的评级情况以及合作情况, 签订下一年度意向性产品买卖合同, 销售价格将根据向经销商实际销售时的市场行情予以确定。

 

6.5 鸿达兴业

 

公司(母公司)作为控股型公司,通过采购中心、营销中心、财务中心和行政中心等对下属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的各项生产经营业务进行管理,同时各下属子公司设立生产管理部、安全环保部、采购部、营销部、财务部、技术部、品管部等部门开展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公司生产、销售、采购环节的主要经营模式如下:

 

6.5.1 生产模式

 

公司氯碱、稀土新材料、土壤调理剂等产品的生产模式主要为以产定销、产销结合,部分产品生产模式为根据订单生产。各生产经营单位于每年年初召开多部门决策会,在结合上一年度产销情况、现有装置运行情况、新的一年市场行情预测等因素的前提下,讨论制定当年生产计划。每月根据总体规划以及产品市场动态变化情况,集中多部门讨论当期各产品生产安排、实现动态化调节,平衡生产。每周召开生产调度会,及时反馈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时跟踪并推进生产的顺利进行和计划的落实。生产调度中心负责组织安排有效的生产。公司 PVC 制品的生产模式主要为以销定产、产销结合,根据客户对产品各项指标的要求生产供应不同规格及用途的 PVC 片板材、药用包装材料、 PVC 建筑板材等各类 PVC 制品。

 

6.5.2 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直销和经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产品最终用户通常为生产型企业。由于 PVC 应用领域广泛,下游厂家众多、采购较分散,因此针对中小终端客户企业采用经销模式,通过经销商将产品分销给广大 PVC 下游厂家;针对大型客户,采用直销模式,直接将产品销售给终端客户。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市场经营理念,不断开发产品、开拓市场,在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同时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完成销售任务。营销中心实行总部管理制度,根据各子公司生产不同产品设立各销售部,由营销中心统一管理。营销中心制定各产品销售部全年销售任务以及新产品市场调研方向,严格掌控各产品销售部的实时销售情况,并监督各销售部业务开展及执行情况。各产品销售部负责落实责任产品销售任务,并制定年度、季度、月度销售计划。在销售计划指引下,各销售部每月与营销中心举行短期经营决策会,集中讨论次月销售计划,探讨市场价格行情走势,并初步确定产品价格,联合财务部、法务部共同定价。

 

公司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以不断发展的视角走在市场发展前沿,不断更新及研发新产品满足客户需求,以质量和价格优势创造品牌价值,吸引大批客户,以优质的售后服务和完善的业务配套服务与客户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以此稳定和不断充实客户资源。

 

6.5.3 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中心及各成员子公司严格遵循采购制度,坚持“同等质量选价格,同等价格选质量,质量优先”的采购原则,保质保量完成采购任务,保障各成员子公司的生产需求,确保利益最大化。

 

七、名词释义

 

7.1 表观消费量

 

表观消费量=进口量-出口量+产量 

 

7.2 电石

 

电石一般指碳化钙,是有机合成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因其能够导电,纯度越高、导电越易,所以被称为电石。电石遇水立即发生激烈反应,生成乙炔,并放出热量。是乙炔化工的重要原料,也用于有机合成、氧炔焊接等。

 

7.3 卤水

 

定义一:盐类含量大于5%的液态矿产。聚集于地表的称表卤水或湖卤水。聚集于地面以下者称地下卤水。与石油聚集一起的称石油卤水。

 

定义二:卤水的学名为盐卤,是氯化镁、硫酸镁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卤水点豆腐是胶体聚沉的过程,未曾发生化学反应。

 

7.4 工业盐

 

工业盐,是化学工业的最基本原料之一,主要成分有氯化钠、亚硝酸钠等,被称为"化学工业之母"。基本化学工业主要产品中的盐酸、烧碱、纯碱、氯化铵、氯气等主要是用工业盐为原料生产的。

 

声明:本网站部分作品内容(视频、图片、文章等)来源于互联网公开途径搜索获取,并未限制转载或者复制,如涉及作品侵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初步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第一时间删除。

免费电话
微信
在线咨询
通榆县| 绵阳市| 城市| 汝城县| 广西| 楚雄市| 赣州市| 华亭县| 大姚县| 红桥区|